近日,第九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評選結果正式公布,全國共有1496項成果獲獎(含香港、澳門高校獲獎成果)。我院朱新華教授、我校原副校長張兵教授等的《沿江化工産業轉型與高質量發展》榮獲“第九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咨詢服務報告獎三等獎”。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始設于1995年,每三年評選一次,是目前國内人文社科領域最具公信力和影響力的重要獎項,旨在表彰獎勵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取得的突出成績。
内容簡介:本研究着眼于沿江化工産業在空間布局、産業規模、結構優化、園區發展、騰退土地再利用等面臨的困境,提出沿江化工産業轉型和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框架,緻力于探索一條适合中國國情發展的沿江化工産業轉型的革新道路,為打造具有原創性、引領性、前瞻性中國産業高質量發展和生态保護協同實踐的話語體系做出邊際貢獻。
創新之處:第一,研究框架上,構建了沿江化工産業轉型研究的系統性理論闡釋框架。現有研究多集中在選取産業布局、産業結構或化工園區發展等單個要素展開研究論述,研究相對較為零散,體系化不足。本研究基于産業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理論方法,構建了沿江化工産業轉型研究的系統性理論闡釋框架,多維度地從規模控制、結構調整、空間布局、鍛造韌性、土地利用、數字賦能、園區升級、體制機制等方面進行系統研究。第二,研究内容上,拓展沿江化工産業轉型後的關聯問題研究。既有研究普遍關注沿江化工産業本身内部的轉型與發展問題,較少研究與化工産業轉型後息息相關的外部關聯問題,例如關閉騰退企業土地再利用問題,尚未就化工企業騰退土地的利用過程、利用途徑展開具體研究,這一議題在理論上和政策實踐上仍需要進一步探索。第三,研究方法上,多方法綜合運用提高關鍵問題的解釋力度。在構建系統性理論體系前提下,運用問卷調查、案例分析、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法、空間耦合等方法,闡述産業規模、空間布局、産業結構、産業鍊韌性、應急管理等核心關鍵問題,為推動沿江化工産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社會影響及效益:成果被全國政協、江蘇人大及江蘇省科協等單位采納,獲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農工黨中央常務副主席楊震,江蘇省委副書記、省長許昆林等省部級以上領導肯定性批示;被《學習強國》《新華日報》《南京日報·思想理論》轉載,接受《新華訪談》《大家談》等欄目的視頻專訪,閱讀量超過120萬。
作者簡介:①朱新華,教授、博士生導師。BV伟德国际官方网站院長、應急管理與安全工程學院院長(兼)、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綠色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中國科協決策咨詢專家團隊首席專家、江蘇省社科優青(2020)、江蘇社科英才(2024)、江蘇省智庫青年傑出人才。從事資源經濟與政策研究,數十篇決策咨詢報告獲中央及省部級領導肯定性批示。②張兵,河海大學原副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江蘇省重點培育智庫“生态文明建設與流域保護研究院”院長,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兼職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