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學術交流

白紅義研究員講座:媒介社會學中的“把關”

時間:2019-11-25作者:編輯:審核:閱讀:1332

      20191122日下午1430分,BV伟德国际官方网站“傳媒視界”第37期學術分享會在江甯校區緻高樓A205會議室舉行。本次分享會主題為《媒介社會學中的“把關”——一個經典理論的形成、演化與再造》,主講人為來自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的白紅義研究員。新聞傳播學系主任張傑教授主持了此次活動。

      白老師介紹了他在這方面的研究成果。他首先界定了“把關”概念。“把關”是挑選、寫作、編輯、定位、安排調度、重複或者修改那些即将成為新聞的信息的過程,是對信息流動過程的一種隐喻式表達,其中提及的關卡、渠道等并不真實存在。在新的媒介環境下,新聞業的現實發展促使我們重新審視、重新評估和重新思考數字時代的把關過程。

      白老師認為,不斷發掘新的把關主體,探索新的把關模型,提煉新的把關機制,構建新的把關理論之時,把關人的思想淵源和知識傳統依然影響着後續的發展。因此,有必要從把關研究的起點開始,探尋這一經典理論的演進過程。而他将把關理論70年來的發展視為一個經典理論的形成、演化和再造過程,通過“重訪”早期的把關研究,重新梳理前輩學人對這一理論的認識和理解,考察其在特定的曆史背景、社會背景和智識背景下如何發展和演變而來。“重訪”不是為了單純地返回過去,而是希望通過對曆史線索的發掘和延伸,為當下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論資源和分析視角。

      而随着數字技術進入新聞業帶來新聞生态的巨大變化,這一古老的理論有所複興,甚至出現新的生機。研究者們一面承認,把關依舊是個有用的分析工具;另一方面又指出,把關實踐正處于轉型之中,亟需與之相匹配的新理論出現。把關的概念已被用來涵蓋新聞業中越來越多的不同原理和實踐,如果将其與當代新聞業聯系起來,把關理論展示了三種模型:1.第一種模型與最初的把關概念緊密相關,專注于信息傳輸的線性過程;2.第二種模型描述的是一個非線性傳播過程,新聞記者可以與公民和權威決策者建立聯系,成為新聞來源,之後可以與雙方代表作為新聞聽衆;3.第三種模型則是直接把決策者與公民進行連結,傳統媒體作為公民與權威決策者之間的主要中介的角色逐漸消失了。

      在數字新聞業的環境下,對于把關隐喻的使用方式越來越多元化,在不同的研究者那裡,它可能是一種角色、功能,也可能是一個理論、一個模型。在數字媒體環境下,新聞流動、選擇、分發、消費的過程日益複雜,不斷會有新的現象和問題出現,有待把關研究的再理論化。

      但又不僅于此,如果說在傳統把關理論裡,把關長期作為一個描述性的理論有其特定價值,側重于解釋新聞建構過程中的後台知識,成為社會環境與社會成員之間進行中介的紐帶。那麼現在除了這一描述性特質外,還應關注把關的目的、把關的性質、把關的時間性、把關的主體、把關的脈絡等具有規範性質的問題。在衆聲喧陣的數字媒體時代,把關不應是為了控制信息的流動,而是應當成為促進新聞與公衆之間進行有效連接的機制。

 白紅義老師是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研究員,CSSCI來源期刊《新聞記者》雜志特約編輯,複旦大學文學(新聞學)博士,政治學博士後,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安納伯格傳播學院訪問學者,2018年上海市浦江人才。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