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4日下午2點,唐樂水博士在我校進行了BV伟德国际官方网站傳媒視界第三十五期學術分享會,本次分享會主題為“媒介化理論的經驗研究”,唐樂水博士主要分享對于“媒介化”研究學習的曆程,剖析了“媒介化”研究經典著作,也向我們分享了她将“嘻哈文化”與“媒介化研究”結合的經驗。
通過導讀媒介化研究領域數個經典的/最新的東西方經驗研究案例,剖析這個由北歐學術界興起的,日益受到西方主流傳播學界認可的新興理論,是如何發揮它在媒介研究方面不可以替代的作用,去解決現實世界中的實際問題。
媒介化關注的是“媒介和傳播的變化”與“社會和文化的變化”之間的長期的互動的關系,分享會開始,唐樂水博士便向與會者講述了媒介化的内涵。人們為什麼要關注媒介化?唐樂水博士在進入正題之前抛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從2014年開始,中國大陸和台灣幾乎同時出刊的兩篇論文開啟華語世界對媒介化的關注,借此,唐樂水博士介紹了早期媒介化在傳播主流學界的七篇論文,講述了mediatization概念出現的脈絡和背景。
唐樂水博士提到,媒介化理論有四個取徑,制度論取徑、社會建構論取徑、物質論為視角取徑、批判性取徑。在分享的早期七篇論文中,有論文描述媒介化理論與空間理論找到對話的方式,也有論文介紹從社會學源頭解釋媒介化的正當性。當時,這些前期論文的主要目标是在研究概念化媒介化。
唐樂水博士指出,既然要運用“媒介化”概念進行研究,那麼了解媒介化緣起是不能回避的問題,對于以下幾個她常被問的問題:媒介化是不是什麼都可以研究、媒介化被視為一種範式/學派正當麼、閱讀媒介化研究論文卻依然不清楚如何運用媒介化進行研究,她認為,這些問題都值得去從媒介化起源開始研究。 在對于“媒介化研究”進行經驗研究的案例中,唐樂水博士分享了對Hjarvard(2004)的研究論文《遊戲媒介化:從積木到比特》的理解過程。從現象面的觀察的起點研究:這半個世紀以來孩子玩具的變化是為研究契機,唐樂水博士提到:媒介化的研究從“化”開始,以前孩子的玩具和現代孩子的玩具不一樣了,那玩具對于兒童的意義是什麼?
這篇論文是研究兒童的童年玩具變化來探尋媒介化,論文結構是童年/兒童的轉變、玩具和媒介産業的互動、兒童對媒介使用的控制這三層結構。在對于玩具進行媒介化研究的部分,唐樂水表示,作者對于樂高的媒介化研究包括三方面且相互依存:想象化、叙事化、虛拟化。想象化體現在,和以前樂高玩具對比,早期樂高玩具設置是對于現實世界的複制,後期充滿了戲劇沖突的想象世界。叙事化體現在,早期不需要具備太多叙事元素,中期開始初步叙事化,而後期放棄非暴力政策,叙事豐富。虛拟化是在想象化和叙事化的基礎上被孕育出來,使得遊戲失去了部分的物的特征,利用符号互動。在文章最後作者提出自省:我們可以直接從兒童玩具的變化推導出兒童遊戲的變化麼?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那麼媒介化的經驗研究到底是如何?唐樂水分享了自己對于媒介化與中介化研究區别的理解,中介化聚焦傳播過程(回到對“媒介對人做什麼”和“人使用媒介做了什麼”的解答,而媒介化關注“長期和大範圍”的結構變遷)以及自己做媒介化研究的經驗,首先建構媒介化研究亞文化的模型,她的起點是媒介化世界曆時性變化的研究模型,後來又繼續研究了次文化的媒介化世界的變化研究模型,其将研究時期主要劃分為三個時期:機械化波動/電子化波動/數位化波動/數據化波動。最後,她也向參加本次學術分享會的同學分享了在自我研究中如何進行經典論文閱讀的經驗。
唐樂水,台灣世新大學傳播學博士,博士畢業論文《嘻哈中國:媒介化視角下的次文化研究》(2018)旨在用媒介化的理論研究中國地下音樂文化史。研究領域為青年流行文化和媒介化理論。現為南京曉莊學院新聞傳播學院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