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14日下午,“河海社會學論壇(第九十四期)”在河海大學江甯校區厚學樓909室成功舉行。本次論壇很榮幸地邀請到了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學研究》編輯楊可副研究員做題為“問題意識與校改意識:編輯視角下的高質量論文寫作”的主題講座。本次論壇由BV伟德国际官方网站副院長王毅傑教授主持,BV伟德国际官方网站衆多師生參加了本次講座。
講座伊始,楊可副研究員向大家介紹了《社會學研究》雜志并歡迎大家投稿。接着介紹了《社會學研究》的編輯流程,講述了一篇論文發表需要經過的流程。投稿之後,經過多次評審、修改與校對,才能發表出一篇成熟的論文。楊可副研究員提出校改是論文邁向高質量必須要做的一個工作,校改包括内容與形式上的校改。高質量論文的寫作者需要具備問題意識與校改意識。
首先,楊可副研究員從編輯的角度,提出對高質量論文寫作的标準。對此,引用邊燕傑教授的選稿标準:“三好”——選題好、摘要好、研究創新好。選題好是指提出問題的新意;摘要需簡明充實;創新最為重要,沒有創新就沒有論文,論文的觀點需新。楊可副研究員還認為一篇文章的貢獻至少要五中取一:開發研究議題、提出理論邏輯、破解學術困惑、激勵深入探索、促進科學實證。接着提出“文章有大小,質量有高低”。文章的大小是指讀者範圍大小、理論脈絡,這需要與雜志的風格匹配,并補充了自己的觀點“有筋骨,有血肉”,也即文章論述脈絡清晰,材料論證充分,文風上既平實又充實。并提醒規範表達,在一些細節上(如文字、體例、圖表)需要作者的注意。
接着,楊可副研究員提出區别兩類論文的旨趣。一是“解釋”:尋找一個具體事物或事件中因果聯系;二是“解讀/闡釋”:理解和弄懂一些人類活動在一定文化條件下的内在含義或意義。不了解社會學的人或許對我們社會學的定見是第一種;而第二種是另一種社會學的旨趣。用一些穿透力的概念,把握一些社會現象,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化和社會的現象。同時向我們說明了經驗類文章的思路,總結為實質問題,學理問題,别人的答案,你的答案,以及如何尋找答案,為我們寫論文提供一種思路模式。
然後,楊可副研究員整理了從《社會學研究》創刊開始到現在引用率最高的20篇文章,并從中總結了一些給我們的啟示。這些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文章提出了一些具有生發力的概念,抓住時代的特點。通過縱的比較,把握新的時代特點;通過橫的比較,将一些通行的概念本土化(多見于社會心理學);還有直接在宏觀上把握時代特點。楊可副研究員也總結了論文寫作中容易出現的問題:一是不夠鮮明、透徹,概念模糊;二是不夠集中,論述視角過多。通過舉一些曾經投稿文章修改的例子,讓我們感受到一篇文章從不成熟到成熟中校改的不易。楊可副研究員還提出了一些應注意的具體細節問題,如雜志校改中圖表的彩色與黑白,英文與中文,引注的原本,文字的斟酌等。
最後,楊可副研究員表達了期待:歡迎年輕作者的加入,并希望編輯能夠成為論文學者的助攻手,在整個環節下,一起努力,一起繁榮我們的學術家園!
在本次講座結束後,與會師生就相關問題進行了熱烈讨論,并以熱烈掌聲感謝楊可副研究員為衆師生帶來的精彩講座。(《河海社會學》(學生版)編輯部白靜豔供稿)